首页 > 找医院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王永权
王永权副主任技师
出诊地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
展开 ﹀
擅长领域:
执业经历:王永权,男,副主任技师,1973年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医大一院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无创伤性心脏功能检测”专业技术工作。1973年毕业后,王永权在潘绍周、金春和、严秉智、冯荣光、许克诚、陈长熙等老一辈专家身边工作多年,在不同时期分别成为他们得力的助手。这些老前辈们在业务上、在思想品德上给予其终生难忘的指导和教育,为其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奠定了非.. [更多]
预约挂号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
时间上午下午晚上
31/08星期日 无排班 无排班 无排班
01/09星期一 无排班
02/09星期二 无排班
03/09星期三 无排班
04/09星期四 无排班
05/09星期五 无排班
06/09星期六 无排班 无排班 无排班
07/09星期日 无排班 无排班 无排班
08/09星期一 无排班
09/09星期二 无排班
10/09星期三 无排班
11/09星期四 无排班
12/09星期五 无排班
13/09星期六 无排班 无排班 无排班
* 姓名:
* 身份证:
* 性别:
* 手机号:
* 验证码:
* 短信验证码:
描述:
《用户服务协议》
执业经历
王永权,男,副主任技师,1973年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医大一院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无创伤性心脏功能检测”专业技术工作。1973年毕业后,王永权在潘绍周、金春和、严秉智、冯荣光、许克诚、陈长熙等老一辈专家身边工作多年,在不同时期分别成为他们得力的助手。这些老前辈们在业务上、在思想品德上给予其终生难忘的指导和教育,为其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学术论著及论文: ⑴由其本人主编30余万字的《心电图解疑图谱》1998年由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于全国,已经第三次印刷达12000册。成为临床心电专业重要参考资料,受到专家们的肯定和赞扬。 ⑵1993年其本人与龚传斌教授共同主编“心电图问答图谱”,60万字,由北京东方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⑶1992年以来在省内及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其中《经食道心房调搏测定房室结功能》获辽宁省科协颁发的青年优秀论文证书。 获奖证书: ⑴王永权与张成勋教授共同做的临床课题“应用心电信号叠加高频滤波诊断心动过速的研究”在1994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⑵1983年^-1994年其本人参加了卫生部批准的“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监测研究”课题。我院在课题的开展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本课题获得了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作为重要参与人,获得嘉奖荣誉证书。本人还获得许多辽宁省沈阳市颁发的获奖证书。 ⑶1996年,王永权根据临床需要提出了开发研制“远程心脏监测仪”的思路,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我校另外两名同志共同努力于1998年研制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光明日报》、《健康报》等国家大型报刊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宣传,在社会上为学校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和回报。该项成果获国家科技部、外经部、质检局等五部门颁发的国家新产品证书,获辽宁省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 社会任职: ⑴1990年以来,其本人一直被聘为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心电分科学会常委兼秘书。并任命为心电学组组长。 ⑵中华医学会沈阳市心电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⑶1997年任中国心电学会副秘书长。 ⑷2002年任沈阳市卫生局临床电诊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1994年以来由本人做为主要项目人授课老师,举办全国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心电学习班共10余期,参加学习班人员达2000余人次,学员遍布全国各地。 2002年医院成立“医大一院心脏监测服务中心”,我负责“中心”整体运行工作。没需要我院投入任何资金。而是我利用了中国医大的名牌效应,及本人在社会上、心电专业上的声誉引来了各方厂家、公司的无偿投入,使我院的“心脏监测中心”目前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其中:心脏集群监测系统10套,总价值180余万元;心电工作站会诊系统2套(北京美高仪公司)总价值10万余元;小型心脏监测仪(医大和沈阳威灵)共70台,总价值7万元。也就是说,在我院没有经济投入的情况下,监测中心就已达到200万元资产。 在去年一院成立“中心”至今,我充分利用心脏监测仪的特殊功能,构成与院外医疗部门的互动联网,搭成一座绿色的服务平台,开展了院外心脏监测,从而扩大了医大一院的知名度,增加了我院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病源,提高了我院的经济效益。截止7月份,我院监测中心已同省内50多家医院及社区联网构筑成了医大一院院外心脏监测网,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方面都得到了满意的回报。监测中心运行3年,就为一院收入近500万元。监测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共达6万人次。 “心脏监测中心”在03年SARS病魔席卷全国的特殊日子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SARS病魔危害大连三名医护人员生命的危急时刻,我做为“中心”负责人受命于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姜潮指令,带着整套监测系统十万火急奔赴大连抗击“非典”第一线——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昼夜奋战六天用我们的汗水、无私的精神、精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为全省各路专家提供了抢救三名患病医护人员最及时、最准确的诊断依据。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结果。 2003年7月10日由辽宁省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我院正式通报了我们赴大连参加抢救三名非典染病护士的经过,并对我们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赞扬(详见说明函)。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我无愧的说我用我的实际行动,为哺育我成长的母校做出了一点贡献。但这些都是党组织教育、领导关怀、专家及同事们指导的结果。在此我深深的感谢党组织,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先辈们,感谢你们这些关心我的专家和同事们。今后我还要更加的努力,再接再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神圣的卫生事业和培养我成长的中国医科大学
就诊评价
推荐医院
成都曙光医院男科 特色医院 对外专科
郑州长江中医院 特色医院 对外专科
西安远大白癜风医院 特色医院 对外专科
友情链接
预约在线医生CONSULT AN ONLINE EXPERT
快速预约通道FAST RESERVATION CHANNEL
优惠活动FAVOURABLE ACTIVITY
健康热线THE HEALTH HOTLINE
来院线路ROUTE TO THE HOSPITAL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地址:
版权所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
扫描二维码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京ICP备20210250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