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找医院 >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其他
黄如训
黄如训主任医师
出诊地点: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展开 ﹀
擅长领域: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
执业经历:黄如训,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1961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一直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对神经系统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特别在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国内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其中较突出并具特点的:①首创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②在国内外首先提出混合性中风的概念,提出应单列一类进行临床和.. [更多]
预约挂号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时间上午下午晚上
29/09星期一 无排班
30/09星期二 无排班
01/10星期三 无排班
02/10星期四 无排班
03/10星期五 无排班
04/10星期六 无排班 无排班 无排班
05/10星期日 无排班 无排班 无排班
06/10星期一 无排班
07/10星期二 无排班
08/10星期三 无排班
09/10星期四 无排班
10/10星期五 无排班
11/10星期六 无排班 无排班 无排班
12/10星期日 无排班 无排班 无排班
* 姓名:
* 身份证:
* 性别:
* 手机号:
* 验证码:
* 短信验证码:
描述:
《用户服务协议》
执业经历
黄如训,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1961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一直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对神经系统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特别在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国内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其中较突出并具特点的:①首创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②在国内外首先提出混合性中风的概念,提出应单列一类进行临床和病理诊断;③强调脑血管病变在中风发病的意义,指出脑微循环损害在卒中灶的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应重视循环保护的观点;④开展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⑤提出中风治疗应个体化的观点。对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①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② 混合性中风的病理及发病机制③ 脑卒中后的脑微循环损害④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机制⑤ 卒中前状态和脑卒中启动因子 科研基金 1986-1990年:利用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模型进行发病机理及新药对脑缺血的实验治疗研究,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991-1995年:脑卒中并发脑水肿发病机理及其预防,国家“八五”攻关课题1993年: 混合性中风的实验研究,国家教委1994年: 混合性中风的病理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6-2000年:急性脑梗塞早期治疗(6小时以内)临床对照研究,国家“九五”攻关课题2000-2005年: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005-2007年:与寒潮相关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卒中的启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社会兼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头面痛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副主编、《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8种期刊的编委或常委。 获奖情况 1. 利用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模型进行发病机理及新药对脑缺血的实验治疗研究1992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 混合性中风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 脑卒中并发脑水肿发病机理及其预防及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1996年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4.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及临床系列研究1998年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5. 临床神经病学1999年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就诊评价
推荐医院
成都曙光医院男科 特色医院 对外专科
郑州长江中医院 特色医院 对外专科
西安远大白癜风医院 特色医院 对外专科
友情链接
预约在线医生CONSULT AN ONLINE EXPERT
快速预约通道FAST RESERVATION CHANNEL
优惠活动FAVOURABLE ACTIVITY
健康热线THE HEALTH HOTLINE
来院线路ROUTE TO THE HOSPITAL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地址:
版权所有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
扫描二维码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京ICP备20210250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