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正文
如何克服社交心理障碍?
发布时间:导医网 2021-08-09 来源:导医网
  每个人在生活中可能都会有一些社会心理障碍,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也是不同的。只有通过一些不断的交流,人们才能把他们之间的一些关系联系起来。有社会心理障碍的人在沟通上有哪些困难?

  你知道如何克服社会心理障碍吗?

  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交往出现一些困难和不适应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然而,严重或频繁出现人际关系障碍的人往往存在人格缺陷、认知错误或心理障碍。所以对于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要具体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对于异常类型,要区分哪些是思想问题,哪些是心理问题,哪些是两者兼而有之。只有辨别清楚,才能对症下药。为了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心理保健:

  1.接受自己

  俗话说:“人是有自知之明的。”能否正确认识、评价和接纳自己,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但“当局者迷”。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实现自知。自我认知障碍是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优缺点,对自己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防止自己因评价过高而自负,或因评价过低而自卑。要努力树立“我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观念,接纳自己,以积极的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2.主动沟通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能否被他人接受,也直接影响到你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是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发挥一定社会作用,形成丰富人格的基本方式。它具有沟通信息、相互刺激、创造协同、形成互补、调节情绪、保障身心健康等多种功能。因此,我们应该鼓励自己主动与他人交往,不逃避、不孤独,积极融入群体,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冲突,学会宽容、体贴、尊重、坦诚待人。如果你能在广泛交往的基础上有几个好朋友和良心,无疑对你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3.挫折经历

  适度的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即使遭受很大挫折(如亲人丧亲、高考失利等)。),可以避免自己的行为紊乱,经得起打击和更好地适应环境。但是,抗挫折能力差的人遇到刺激和打击时,很容易形成心理困扰,觉得无法接受并摆脱,出现逃避(逃学)、抗拒等行为。所以,现代人要有意识地风雨同舟,见世面,主动挑战自己,刻意给自己出一些难题(比如内向的人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耐烦的人要上美术课等。并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健康。

  4.理性控制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是必然的。很多人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愤怒、焦虑、苦恼、悲伤、痛苦等负面情绪,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个时候要善于用理智控制强烈的感情,不要冲动。一方面要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不要钻牛角尖;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心理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么做?”或者“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在思考的过程中,让自己冷静下来,根据理性判断采取行动,避免产生后悔、自责等负面情绪。

  5.注意转移

  这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法。即通过注意力的转移,暂时忘记烦恼,淡化不良情绪,选择自己更喜欢做的事情。具体做法有:听轻松的音乐;散步欣赏大自然的风景;看报纸杂志,找奇闻轶事;看电影,看电视,参与其中;回忆最快乐、最成功的时刻等。

  6.合理宣泄

  情绪需要发泄,否则“中间抑郁”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因此,当人们有不愉快的情绪时,不应该把积压在心里,而应该用合理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如果你和朋友、老师、父母或日记交谈,可以得到安慰和引导;在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叫唱歌;扔娃娃砸枕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响亮的摇滚乐;参加剧烈运动会使你疲劳等。

  7.自我升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会遇到挫折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自我激励来调节他的情绪,激发能量,将其调整和引导到对人、对人、对社会有益的方向。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可能都会有一些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技巧,但是每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阻止一些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应该克服这种社交恐惧的一些心理障碍,学习一些小技巧,这样关系才能变得特别和谐。
友情链接
扫描二维码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京ICP备20210250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