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的症状有哪些?新生儿溶血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家族免疫溶血,导致胎儿或出生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多样的溶血性贫血、黄疸等疾病。那么新生儿溶血的症状有哪些呢?
1.黄疸红细胞破坏分解的胆红素是黄色的,可以分布在人体各处,使身体组织的颜色变黄。因为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球)位于身体表面,黄化最明显,也就是黄疸。新生儿出生后大多会出现黄疸,但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溶血的可能性。溶血性婴儿的黄疸通常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2.轻度肝脾肿大无明显肿大。严重溶血时可出现胎儿水肿和明显肝脾肿大,在Rh溶血病中更为常见。
3.贫血儿童有不同严重程度的贫血,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和全身水肿。
4.当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是溶血性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在产后2-7天出现,表现为黄疸和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如嗜睡、进食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或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5.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嗜睡、拒奶、四肢发软,继而抽搐,表现为目瞪口呆、衣服眨眼、四肢僵硬,或全身角弓扭转,有时尖叫,称为核性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常发生于血清胆红素达到20mg/dl以上时,由间接胆红素进入脑组织,损伤脑细胞所致。
6.有发热和溶血的儿童常伴有发热。发热可能是儿童溶血后机体的反应,也可能是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发烧可能不是很高,但如果是后者引起的,就意味着病情变得更严重了。
专家的优生学认为,第一个孩子很少发生溶血。因此,建议育龄妇女慎重对待人工流产。在备孕过程中,还要注意优生咨询,让溶血远离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