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正文
预防抑郁症复发因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导医网 2021-09-07 来源:导医网

  抑郁症的表现有很多,比如一直失眠,没有吃饭的欲望。总有自责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还不如去死。有这些症状的人基本属于抑郁症。所以简单的抑郁不代表抑郁。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身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上就是抑郁症不一定是抑郁症的解释。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符合医务人员在治疗和预防躯体或精神障碍方面的要求(处方)的程度。这是患者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往往对疗效和结局起决定性作用。事实上,长期治疗抑郁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但用药依从性问题往往成为阻碍有效预防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因素。

  1.自知力受损是指一个人认识和判断自己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能力,而精神病学中的症状自知力是指理解、描述和认识自己异常精神状态和心理的能力。与其他内科疾病患者相比,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问题显然要严重得多。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状态和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在疾病中的表现和患病前后的性格变化失去了批判性认识的能力,而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抑郁症患者都善于自知。抑郁症患者自知力缺陷的发生率约为70%,低于精神分裂症,但也说明自知力缺陷是抑郁症的高发症状,具有临床价值。自知力受损与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治疗前后治疗依从性的变化与自知力显著相关。洞察力受损较少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而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往往缺乏洞察力。

  2.精神症状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往往内驱力下降或低下。没有任何外界的帮助和可靠的指导,很难同意服用抗抑郁药。即使有些患者服用药物,也很难长期坚持。同时,受病态情绪和一些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患者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没有用武之地,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药可治。治疗不仅无效,而且浪费钱,所以他们拒绝治疗。

  3.药物不良反应任何药物都有相应的不良反应。从患者服药的时间来看,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不同的抗抑郁药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总的来说,新一代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尤其是抗胆碱能副作用少。但是,即使这些不良反应消失,患者仍然会记得自己过去的感受,不愿意再服用抗抑郁药。这提示临床医生不应只考虑疗效、价格、剂量等。但在选择抗抑郁药时也要考虑不良反应。

  4.结合其他问题很多患者都知道,在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使用其他容易上瘾的药物或烟酒等是很危险的。或者在使用上述物质前停止服用抗抑郁药,所以他们经常自行停止服用抗抑郁药。5.抗抑郁药有很多种。抗抑郁药物种类过多,药物剂量过大,颗粒过大,辅助药物过多,药物有异味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治疗;此外,患者担心药物会影响其健康和生理功能,尤其是女性患者往往担心药物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和生殖功能。也有一些患者不愿意服药,因为他们发现药物或剂量和规格与最初服用的不同。

  6.药物起效有多快大多数患者都希望看完医生后治疗能很快见效,但药物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口服。大多数抗抑郁药需要2~4周才能起效,部分抑郁症门诊患者会因为短时间内没有反应而放弃治疗。因此,如果药物能迅速起效,就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研究表明,口服米氮平比其他抗抑郁药如SSRIs起效更快,一般持续1~2周。

  7.误解很多患者认为病情一旦好转就已经治愈了,没有必要继续服药。毕竟药物是有副作用的。事实上,抑郁症的复发率比较高,首次缓解的抑郁症患者中约有75%有复发的可能。预防复发的关键是继续巩固治疗,维持治疗。一般来说,治疗抑郁症至少需要3-4个月,而有些人主张4-6个月,这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维持时间为第一次抑郁发作治愈后至少6个月,第二次发作后2-3年,超过3次最好终身服药。

  8.社会因素很多患者害怕社会歧视,担心如果去专科医院治疗,别人会认为自己有精神病,会被人看不起。因此,即使被诊断为抑郁症,他们仍然不想去专科医院治疗,而是向全科医生或中医寻求治疗,导致疾病延长。而且全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很低。此外,家庭经济困难和缺乏有效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也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原因。

  9.医生因素医生的专业水平是指医生对各种疾病临床症状的熟悉程度,诊断的明确程度,以及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保证程度。当一个医生的专业水平提高了,他就会有足够的自信。面对问诊者,当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解释清楚后,患者会同时增加对医生的信任和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医生的态度是指耐心和细心的程度。患者就诊时,医生的解释越耐心细致,越有可能严格按照医嘱治疗,依从性越高。

  10.其他因素如非专家、非医务人员对药物的不当解释和误导,如夸大解释抗抑郁药的副作用,说药物中含有激素,会使人体重增加、绝经、影响生育等。以及对广告和其他媒体的误导;有些患者家属误以为抑郁症只是心情不好,需要心理治疗或启蒙,其实根本不需要药物,建议不要服用药物。


友情链接
扫描二维码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京ICP备20210250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