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北大考古博士坠崖去世 户外登山谨记这几点
发布时间:导医网 2021-10-27 来源:导医网
10月27日上午,有微博网友发布消息称,我国青年考古学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原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刘拓,在四川阿坝马尔康市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不幸坠崖去世,享年31岁。
官方回应:3人同行刘拓独自攀登身亡
公开资料显示,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位于马尔康市白湾乡大石凼村甲扎尔甲山南麓山腰处,洞窟为一天然岩石洞穴,洞内残存佛塔一座,东西二壁及佛塔四周均绘有大量的佛教壁画,是研究明清时期川西北高原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和藏传佛教历史的重要文物实物资料,2013年3月5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这处壁画正受水电站建设影响需迁移异地保护,方案刚刚获得批复。
据西部决策,马尔康市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刘拓一行4人前往考察,其中3人因路险折返,刘拓1人独自前行,26日20时40分左右搜救队发现了坠崖的刘拓,当时他伤势严重,人已失去意识,经抢救无效死亡。
刘拓1990年生于云南昆明,湖南常德人。他热爱文物古迹和与之相关的旅行,曾前往伊拉克、阿富汗等30多个国家和全国将近700个县,到访200余处世界遗产和15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很多网友知道他源自2015年的新闻,当时刘拓以游客身份来到伊拉克后,被当地误认为武装分子,不过很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确认了他研究生的身份,平安获释。他曾在《奇葩大会》中分享了这段经历。今年6月,刘拓的考古文集《富汗访古行记》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些户外登山安全知识须知道
户外登山切忌盲目,出行前一定要了解目的地的地形和天气、做好行前计划、掌握户外避险知识。登山途中量力而行,不盲目自信或存侥幸心理,及时根据自然环境和身体条件调整行程。此外,尽量不要一个人登山,随队出行时也要避免一个人落单。
遇到如下情况,可做这些:
应对出行准备
1.珍惜生命,敬畏自然。出发前密切关注出发日的天气状况,对出发当天可能出现的天气做好准备,如遇台风、强降雨、雷雨大风、高温高热、低温冰冻等天气,及时中断行程,不要冒险出行。
2.带好装备,及时应变。出发前提前了解路线,有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带队,并设置应急路线,以避开极端天气造成的潜在危险区域;尽量穿戴防水透气的冲锋衣、防水裤和防水登山鞋等应急自救装备。
3.整理信息,及时备案。提前整理一同出行的人员信息,主动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出发前告知亲朋好友出行信息,并到出行目的地的业主单位(主管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动登记备案。
应对突发山洪
1.保持冷静,以最快的速度跑向山坡、高地、避洪台等地势较高的地方,注意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
2.要避开野外高压线铁塔等电力设施,防止触电。
3.如已被卷入山洪,要迅速寻找可漂浮物体,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应对地质灾害
1.要迅速向两边稳定区逃离,不要沿着山体向上方或下方奔跑。
2.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
3.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4.一定要设法从受影响房屋里跑至开阔地带。
应对野外失温
1.立即寻找庇护所、避风处、休息、换掉湿衣服、增加保暖、进食碳水化合物。
2.协助失温人员裹好保温毯,不让其剧烈活动,防止四肢冰冷血液回流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
3.严重时拨打医疗救助电话或进行专业处理。
应对野外中暑
1.立即将中暑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衣服,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2.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中暑者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
3.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体温到正常温度。
4.严重时拨打医疗救助电话或进行专业处理。
应对险情求救
1.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利用已有的器材如指南针、地图、高度计、GPS接收器进行定位,没有器材时可根据周围地形的明显参照物如山头、河流的形状、大树等判断相对位置,以便救援人员寻找。
2.向外界发出求救,利用已有的通讯器材如手机、报话机、电台等,如没有器材或联络不通,可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